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构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老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下面是我带来的五篇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爱! 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1 常常听到有这么一句行话:老师是一种良心的职业,你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精力,完全是取决你个人的态度。你可以轻松地过完今日又明天,也可以忙得不知今夕是何年。所以,面对学生,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或是成绩一直提不上来的学生时,也常常听到有些老师说,自己已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问心无愧。良心原来是一个模糊且抽象的概念,没有一定的标准,很难做出确切的评价,好在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为这颗“良心”进行了量化,提供了参照物。所以当从你口中说出“问心无愧”这四个字时,参照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你得扪心自问,“我尽力了吗?”,“我真的问心无愧了吗?还是在躲避责任?”。假如你真的做到了,我想不管教育的结果如何,你都能坦然面对,心安理得! 我认为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是对从事老师这一职业的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位老师都必须自觉遵守的。法律规范的内容既有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也有工作方面的要求,更有对老师寄予的厚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的确,作为老师,首先只有热爱祖国,才可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因为爱是可以相互传染的。老师只有热爱祖国,才会从内心去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老师只有热爱他从事的职业,才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教育工作中,才可能激发工作的热情,制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把老师职业当成是自己的事业,并坚持自己地信念为之奋斗终生。 关怀爱护学生是对老师提出的最起码的要求。所以有人说:教育是爱的事业一点都不为过。因为老师能否做到关爱学生是能不能教育好学生的最基本要素。作为老师只有爱他所教的学生,才能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真正做到细心、用心、耐心,才能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才不会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处理学生所犯的“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说了不该说的话”;教育过程贯穿着爱,老师将变的更加有智慧,更加有魅力。老师因为爱学生,所以会更加主动地去关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