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素养教育心得 素养是由品行、知识、能力等诸多要素组成的综合概念,素养教育强调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进展性和主动性。下面是我带来的五篇中小学素养教育心得,希望大家喜爱! 中小学素养教育心得 1 素养教育已经提出来多年,对学生的进展很重要。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对如何深化实施素养教育、如何法律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等,同时有了更深化的认识、了解以及体会。 素养教育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养的要求,同时针对现有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养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质量,综合国力的提高,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但是必须看到,几年来推动素养教育虽然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存在着重视语数外等主科教学,忽视音、体、美等学科教育和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学生得不到全面进展的情况。所以作为一名老师要确实的推行素养教育,老师是实施素养教育的主力军,在日常教学中要依法治教,自觉遵守学校安排的课程、课时、法律规范学生的作业量、作息时间,不能只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要全面的进行考核,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深化素养教育,就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老师在工作中要以育人为本,面对全体学生。依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学习进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改变那种只重视升学有望的学生的做法。促进学生以德育为核心的全面进展。克服那种只重视智育,甚至于只重视考分,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的“应试教育”倾向。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思考问题、参加社会实践和从事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重视进展学生个性,充分进展学生的潜能,大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根据“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仔细组织施教,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现行的中国教育体制中,素养教育的贯彻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素养教育不是简单地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不是单纯地去乡村体验体验生活,更不是不考试、不留作业。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敢于质疑、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