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考纲规定: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2、古典诗歌语言、体现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复习要点1.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措施。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发明出来的生动详细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经典意义。 (一)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或者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种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快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体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种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体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爱慕;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体现了对山水风光的爱慕。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种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应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