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失业与经济增长讨论摘要:本文使用时间序列分析讨论了产业结构升级与失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导致我国目前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失业率的提高。并且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发现导致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已经跨过“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而供给质量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失业经济增长刘易斯拐点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怀的问题。我国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同时,经济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据数据显示:我国自 1978—2024 年的 39 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 9.5%,且早在 2024 年,我国 GDP总量就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从之前两位数的增长率下降到 6%左右。因此,找到导致经济增长减缓的原因,对我国持续稳定的进展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界普遍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会沿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进行转移,这也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表现。目前,我国的劳动力转移方向与此一致,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仍在不断升级,那么造成经济增长减缓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国学者汤希、任志江通过对 2024 年以及 2024 年两次“民工荒”的讨论,得出我国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开始下降的结论[1]。事实上,我国目前出现的就业难、失业率上升等现象也反映出了这一问题。李村璞,何静等学者也对产业结构升级、失业和 GDP 作了实证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对失业和 GDP的非线性影响[2]。但是,他们都没有将这三者看作是连续的时间变量进行分析,因此,本文拟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探寻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及失业的影响。1 理论分析由于我国的劳动力不断地向第三产业转移,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相一致,这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会带动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而消费结构升级也会反馈产业,两者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 GDP 的增长[4]。这说明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经济进展水平是有促进作用的。与此同时,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说明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已然消逝,已经跨过了刘易斯拐点。然而,依据“二元经济”的描述,假如达到均衡状态,劳动力的转移也会随之消逝。显然,我国还没有达到均衡状态,我国此时应处于劳动力转移与工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