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等。(2)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km、dm、cm、mm、μm、nm换算关系:1km=103m 1mm=103μm 1μm=103nm 1nm=10-3μm 1nm=10-9m(3)估测:黑板长、课桌高、指甲宽 1cm、铅笔芯直径 1mm、新铅笔长。(4)刻度尺的使用措施:① 三观测: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② 会放:刻度尺要紧贴并平行于被测物体且不歪斜。不运用磨损的零刻度线。③ 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 会记:测量成果由数字和单位构成。(也可体现为:测量成果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构成)。(5)长度测量的特殊措施:① 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② 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③ 测跑道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化直为曲)④ 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2. 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脉搏;(现代)钟表、秒表(停表)(2)单位:国际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3.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原因。(3)减小误差的措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善测量措施。(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无法消除;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粗心导致的,是可以避免的。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状况而假定不动的物体。(2)除被研究对象以外,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判断一种物体的运动状况:①确定被研究对象;② 选参照物;(即假定不动的物体)③ 判断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与否变化。(3)不能选用所研究的对象自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4)选择的参照物不一样,描述同一种物体的运动状况时,结论一般不一样。同一种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措施:⑴ 相似时间比较旅程。⑵ 相似旅程比较时间。⑶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旅程。定义:①旅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②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旅程叫做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达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 公式:V= S=Vt t=单位:(国际)m/s 、(常用)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