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课程考核说明“数学建模”课程是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员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从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不论是学习还是考核,本课程都与通常的数学课程不同。这一点务请广大学员引起重视。1、相关说明与实施要求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的学员。本课程的考核形式为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本课程形成性考核为课程的平时作业。考试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其中平时作业占考核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60%。这种比例设计是数学建模课程特点所决定的。不仅如此,本课程的平时作业也与众不同,即提倡学员以2—3人为一组形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内容则是写一篇建模论文。成绩则以小组为准评定和记载,组内每个人的成绩都相同。具体内容与要求按《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数学建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的规定执行。数学建模课程的考核说明是根据《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制定的。考核说明中的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不得超过课程教学大纲的范围与要求。本考核说明是数学建模课程期末考试命题的依据。数学建模课程的期末考试是全院统一的结业考试,它是一种目标参照性考试,考试合格者应达到普通高等学校相应专业大学本科的水平。因此,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一定的区分度。试题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在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考试旨在测试有关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必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建模方法,以及运用所学基本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建模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的命题原则是在考核说明所规定的范围内命题,注意考核知识点的覆盖面,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考核要求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有关概念等内容按“知道、了解和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原理和方法等内容按“会、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三个不同层次由低到高在期末试卷中的比例为2:3:5。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其分值在期末试卷中的比例为5:3:2。试题类型分为:填空题、分析判断题、计算题和综合应用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论,不必对结论进行解释;分析判断题要求给出合乎要求的判断结论,并进行必要的解释;计算题要求写出运算过程与答案;综合应用题则要求按建模要求和程序对所给出的实际问题进行问题分析、模型假设、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并进行模型分析、检验和必要的推广工作。四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大致为:填空题20%,判断题20%,计算题40%,综合应用题2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注意,本课程的考试可以携带计算器。2、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第一章数学建模方法论(一)考核知识点: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数学模型的特点和作用建模基本过程问题分析合理假设常用建模方法机理分析法类比建模法图示法微元法平衡原理数据分析法量纲分析法整数规划的分支定界法人口增长模型结论存储模型(确定型)结论货币的时间价值—终值与现值公式年金的终值与现值公式(二)考核要求1.了解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理解数学模型的作用与特点。2.掌握建模基本过程,会对实际问题进行问题分析,善于合理假设。3.熟练掌握建模常用方法,会使用类比方法、平衡原理与微元法、量纲分析法以及数据分析法对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建模与分析。4.掌握人口增长模型、分支定界法、确定型存储模型、货币的时间价值等问题的结论,会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第二章初等数学模型(一)考核知识点雨中行走问题、动物的身长与体重、实物交换、代表名额的分配与森林救火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所使用的方法(二)考核要求进一步理解基本建模过程,掌握类比法、图示法以及问题分析、合理假设的内涵。进一步理解数学模型的作用与特点。第三章差分方程模型(一)考核知识点一阶线性差分方程及其解法多变量差分方程及其矩阵形式基本应用实例多变量方程的解法还贷问题减肥问题黄金分割问题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与均衡价格(二)考核要求了解差分方程概念及其建模原理,熟练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