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乘法的教学反思估算乘法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估算乘法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估算乘法的教学反思 1 小学数学比较重视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再估算)在此基础上学习本单元的估算乘法比较简单。运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沟通,总结方法,体现以下特点。 1、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估算的需求。 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课始,出示学生郊游的画面,每套车票和门票 49 元,一共需要 104 套票,提出问题: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学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后,引导大家能否估算?给予充足的时间,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沟通后汇报,出现了多种方法。在练习中设计了打字的题目,一篇文章 16000 个字,每分钟打 83 个字,20 分钟能否打完?还有根据商店三天的销售量,估量一个月的销售量等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价值。 2、体现估算方法多样,促进学生个性进展。 在解决车票和门票的问题时,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出现了不同的估算方法:大部分学生直接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把 49 看成50,104 看成 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 5000 元。 但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 把 49 看成 50,104 看成 110,50×110=5500 元,应该准备 5500元, 把 49 看成 50,104 看成 105,50×105=5250(元)。应该准备5250 元。 引导学生准确计算后发现第一种方法估量的结果不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明白该题目运用进一法是最好的。又如:在练习中打字一题,学生通过算、说、议、选等活动总结出最好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多样,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的估算策略。 看似简单的内容学生却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出现一道题目,还是惯性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后进行估算;另外,个别的题目让学生难以确定是否估算还是准确计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分析该题目中的数据应估大一些还是估小一些;即使准确计算的题目,计算前也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下,或是算后利用估算的方法检查,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不断提高估算的能力。估算乘法的教学反思 2 《乘法估算》四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