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课堂管理离线作业考核德育与班级管理》满分:分一、名词解释(每题分,共分。1、品德答: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品德就其实质来说,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从其对个体的功能来说,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品德则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学校德育答: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3、德育过程答: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其结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的内容与方法;一说还包括施教与受教活动。其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均为能动主体,是过程的两个基本方面。对德育过程的开始与结束的界限有不同的理解:从人出生到老死;从幼儿到少年、青年;从某一具体德育任务的提出到该任务的实现;一次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始与结束答: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课堂管理的相关要素包括物理环境和课堂纪律,基本模式有三种取向:行为主义取向、人本主义取向和教师效能取向。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管理能力、学生学习行为、班级规模和班级的性质影响着课堂管理的效果。5、教师角色答:教师角色指社会对教师职能和地位的期望和要求。它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情境中所应该表现的心理和行为方式。角色主要包括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设计者、家长的代言人、社会规范的象征者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等。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种位置,因社会分工而具有对年轻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思想情操和行为习惯者的身份二、简答题(每题分,共分。、简要回答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一.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上的儿童已能辨识有关是非好坏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是从行动的物质后果或是能否引起快乐(如奖励、惩罚、博取欢心等)的角度,或是从提出这些要求的人们的权威方面去理解这些要求的。这一水平包括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