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制度一、自觉遵守《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原则,预防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二、养殖场(小区)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建设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依法申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三、养殖场(小区)法人为动物防疫工作主要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动物防疫各项制度,定期做好场内环境清洁、消毒、灭鼠、灭蝇等工作,履行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职责。四、提倡自繁自养,商品畜禽实行全进全出或分单元全进全出制饲养管理。五、实行封闭性管理,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定期对生产区、栏舍、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禁止无关人员、动物、车辆随意进出,对进出人员、车辆要严格消毒。六、严格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检疫、调运备案、隔离观察、疫情报告、疫苗使用管理、疫病监测等防控工作。七、严格按规定建立和规范填写防疫档案、免疫证(卡),加施免疫标识。各类档案记录应真实、完整、整洁并有相关人员签名。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保存时间:商品猪、禽为2 年,牛为20 年,羊为10 年,种畜禽长期保存。八、接受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管及动物疫控机构和挂牌兽医的依法监管和抽样监测。精心整理精心整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精心整理精心整理精心整理进出人员管理制度精心整理畜禽隔离观察制度一、养殖场(小区)须建立隔离观察舍。隔离观察舍大小要满足养殖规模和引进畜禽需要。二、隔离观察舍在每次使用前后,均应彻底清洗、消毒,并空置1-2 周。三、对患病畜禽应及时送隔离观察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并严格消毒,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四、凡引入畜禽均应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隔离观察期间,要密切观察畜禽体态、特征和生理指标是否正常,检查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是否合格。抗体不合格的要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化免疫;发现异常,要立即采取规范的诊疗措施。隔离期满,并经检测合格的动物,方可销售或混群饲养。五、畜禽隔离观察期间,若发现有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应立即向乡镇(街道)畜牧兽医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消毒、控制移动等紧急措施。六、按规定做好本场(小区)畜禽隔离观察记录。精心整理免疫标识管理制度精心整理技术,增强疫病防控能力。四、监督指导养殖场(小区)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并上墙,织落实动物防疫制度,履行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职责。五、监督指导养殖场(小区)建立和完善防疫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