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2018年初中毕业年级教学调研考试思想品德参考答案1.B2.C3.D4.C5.A6.A7.C8.B9.B10.D11.D12.A33.(1)①宪法是制定监察法的依据和基础;②宪法是“母法”,监察法是“子法”;③监察法必须根据宪法制定,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等。(2)树立法治观念;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勇于用法维权;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养成守法习惯;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3)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依靠法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或聚力守护家园,共建美丽中国等)。①以上材料说明我国依法治理环境的坚定决心。②根据法律规定开展环境督察,将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③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促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增强人们的环保法律意识,增加违法者的违法成本。④绘制美丽中国蓝图,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共同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并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34.(1)①自信;②自立、自理能力;③坚强意志;④乐观。答案一:回答培养生活自理能力:①克服依赖心理。②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③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答案二:回答培养坚强意志:①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②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③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④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2)示例:参加义务植树;向市民进行普法宣传;参加低碳环保活动;定期到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到社区打扫卫生;等等。体会:①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使自己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提升;②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向社会传递正能量;③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等等。(3)“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前提:保持高度警惕(或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武器:法律。35.(1)①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尽量不与同学发生冲突;②遇到校园暴力侵害,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③面对不法侵害,要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然后机智勇敢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欺凌、暴力行为作斗争;④不能忍气吞声、纵容欺凌、暴力行为,要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⑤受到侵害后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碰到他人受侵害时,要能见义智为。(2)示例:对于这次违反交通规则,我深感后悔和羞愧,感谢交警的提醒和教育。为了您和公众的安全,不管有多急,骑车要遵纪守法,步行也不能违反交通规则,以免造成血的教训。朋友们,让我们增强法制观念、规则意识、安全习惯,杜绝侥幸心理和“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观点错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说明:非选择题多为开放式设问,每问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直至得满该问分数,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