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惊蛰的气候特征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 345 度时即为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清醒出来活动。这次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惊蛰的气候特征,供大家阅读参考。 名目 关于惊蛰的气候特征 惊蛰前后种什么蔬菜 惊蛰饮食起居留意事项 关于惊蛰的气候特征 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头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今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头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准时耙地是削减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阅历。 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 12℃至 14℃,较雨水节气上升 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地区东南部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 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 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 12℃ 以下的低温天气消逝,不行盲目早播。 返回名目 惊蛰前后种什么蔬菜 东北地区:全面开展耙压整地工作,秋翻地碎土耙压耢地,顶浆塌垄,春趟沟,秋挑茬地春合垄。山坡地和不宜保墒地顶凌播种谷子、春小麦、大麦和油菜。起粪、送粪和拍坷垃。山林防火。 华南地区:“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解冻后抓紧耙地,多蓄水分。冬小麦普遍返青,追肥、浇水。早春作物播种,山药育苗。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 10 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头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当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西北地区:“过了惊蛰节,耕地不停留”。春麦播种,春玉米耙耱保墒。冬麦田防禽畜为害。 西南地区:夏收作物追施穗肥,加强薅锄,适时浇灌,防治病虫害。南部和北部河谷播第一批双季早稻,其余地区播早玉米。甘薯育苗。抓紧翻犁板田板土、整理秧田、积肥造肥、处理种子等工作。 华中地区:麦田肥水管理,看苗追拔节肥、看墒、看苗、看天浇灌拔节水。中耕除草壅根,防治病虫害。甘薯温床育苗。预备早稻育秧,春马铃薯切块催芽。油菜叶面追肥,防治病虫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