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导学案介绍有关新闻的知识新闻也叫消息,它以事实说话,篇幅较小,语言精炼,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实效性和社会性。一条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内容要求,但不是每一篇新闻都必须有这几部分。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主旨和内容提要,她可以吸引读者,起导读的作用。如果读者时间有限,来不及仔细阅读,那么只看标题也能大体了解要报道的内容了。因此消息的题目文字偏多,有的甚至长达几十字。标题包括正题、引题、副题。其中正题是标题的核心,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引题用来交代背景、点明中心,对整体起一种烘托的作用。副题提示是新闻的事实结果,作为新闻的内容提要,补充解释主题。这三种标题有四种组合方式:(1)正题(2)正题、引题(3)正题、引题和副题(4)正题、副题2、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自然段,它要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导语要根据其主体部分拟写,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等。通常情况下,导语部分除时间、地点外,其余要素均应具有。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是导语的具体化,主体部分围绕所报道的事实展开具体叙述或说明。新闻的主体部分自然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经过、结果)、原因五个要素。4、背景其在事件的叙述中,有时还插入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其他相关内容。5、结语结尾(有时可无)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一般是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文字。它用于提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或对报道内容作概括小结;也可以用激励启发性的语言给人希望,发人深思,催人振作,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历史反思、不忘国耻(一) 19 世纪 40 年代和 50 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英国。1898 年,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 年,从而侵占整个香港地区。 香港被侵占,是中国近代受屈辱的一个历史缩影。《南京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对中国人民形成的双重压迫,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华民族的危机。反思历史(二)闻一多“七子之歌”香 港我好比凤阙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