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课 “布衣总统”孙中山第 2 课时【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 对传记的文体特点形成初步认识,领会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2. 掌握刻画人物形象基本方法。3. 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选素材。【学法指导】1、师生问答、讨论。2、学生活动、探究。 【课文助读】1.传记的文体知识传记定义: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从叙述人称看,可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他传是记叙别人的思想、经历、言行的传记,一般是给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较大影响的人写传。从表达方式看,一种以记叙为主,一种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称为“评传”。从篇幅长短看,分为大传和小传。从创作方法看,分为文学性传记和史学性传记。类是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一类是多用形象化的方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传记文学。传记特点:真实性、文学性。读传记的要求:(1)传主的事迹——显性层面。(2)传主的性格、精神、所处时代——隐性层面。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其一生中的主要事件或某些事件,来显示他的品格特点。2、传记文体“以小见大”的写法课 前 “小”要小得精,小而集中有力体现主题,不能小而杂乱;大要大得具体丰满独特。所谓“以小见大”,是指用小材料来体现大主题。这些小材料是日常常见的、身边的,甚至是琐碎的,但作者却“点石成金”,用它们来体现“大道理”,起到“四两搏千斤”的作用 手中握有大材料当然好,但由于年纪小、阅历浅,大材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的生活中绝大多数都是小材料,我们必须像齐石白那样,从一只平常无奇的小虾中发现生命的真谛或把自己变成一头奶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这祥,我们就能在作文中左右逢源,“化腐朽为神奇”。 【预习自测】1. 根据上述传记的相关知识,谈谈本文是一篇怎样的传记? 2.课文引用了北伐军的军歌,其中“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格?用同样的修辞格仿写一个句子。 【课堂检测】第 4 课 “布衣总统”孙中山1、 文章的主人公是孙中山先生,但作者也花较多的笔墨写张之洞、唐绍仪,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本文在塑造人物上使用哪些手法? 3.孙中山一生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但节选部分选琐事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