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教材处理的几点思考在新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广大老师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量多时少”的问题,即需要教学的内容太多,而课时太少。五本必修教材在五个学段(即两个半学期)完成,难度太大。更何况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每册安排的内容又十分丰富,单“阅读鉴赏”就四个单元,共计十六篇课文,再加上“表达交流”五个专题和“梳理探究”三个专题,要想在半个学期内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还要除去节假日和类似军训、运动会等活动所占用的时间。在必修一教学即将完成之际,我们市课改中心组对一些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进度作了一些调查,其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基本完成必修一教材的教学内容,这只是有限的几位教师;二是基本完成必修一教材中的“阅读鉴赏”部分,比例约有七成;三是只完成必修一教材中“阅读鉴赏”部分的前三个单元,比例接近三成(这些教师的教学进度安排类似于人教版老教材的进度安排)。情况是令人担忧的,教师连基本教学内容都完成不了,又怎么能很好地进行新课改?尽管大多数教师都在抱怨教材内容太多,课时太少,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也正折射出我们的教师理论水平不高,创新观念淡漠,研究精神不足,实践能力较弱。总的说来就是缺少对教材处理的能力,没有整体观。解决新课程实践中“量多时少”的问题,必须要有整体观。针对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从必修一到必修五应有整体的教学设计思路;从中观角度来看,每册教材应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从微观角度来看,每个单元应当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每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思路要契合单元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增删取舍,整合侧重。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考虑三个方面因素:一是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二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三是高考考查的内容。以这三点为标准取舍教学内容处理必修教材,应当说是比较切实可行的。一、从必修系列的角度来整体考虑教材处理对于必修一到必修五这五本教材,我们要有总体设计,要考虑到五本教材的不同教学内容,要有选择取舍,要有侧重。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梳理五册书主要内容,这五册书的主要内容大致如下:必修一分别是现代诗、古代游记散文、现代写人记事散文、新闻和通讯、写人叙事文训练;必修二分别是写景抒情散文、先秦汉魏诗歌、先秦散文、演讲词、写景抒情文训练;必修三分别是小说、唐诗、古代论说文、科普类文、议论文训练;必修四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