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记叙要选好角度1.了解三种人称运用的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写作内容合理选择人称 角度。2.揣摩“范文鉴赏”,体会第二人称及第一人称在文章中的运用。3.在“实战演练”中选择题目,定好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写记叙文有一个选择观察角度的问题,即选择记叙的人称。记叙一个人、一件事,是以第一人称来写,还是以第二人称来写,或者以第三人称来写,都是值得考虑的。 1.第一人称概念解说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的 限制。例文:我常常把童年在大自然中的陶醉,比拟成一朵长醉不醒的睡莲。细长细长的枝蔓,支撑起我的骨架;圆圆的绿色叶子,编织成我一个个梦的摇篮。我在一条东流的春水中,起伏颤动,每一朵童腮般的粉艳的花蕾里,都藏着我幼小的精灵。我睡卧花丛,任风儿摇摆,任春水颠簸;不管它流向哪里,都流不走我的精灵,我的梦境……待睡莲的花蕾睁开睡眼,则童年的岁月,已被流水驮走,东去的春水,便再也不回头了。 ——丛维熙《裸雪》2.第二人称概念解说作者用“你”或“你们”来叙述。第二人称写作的好处是在写作中如同和对方面对面地交流,便于抒情,便于沟通。但也正因为如此,记叙中用第二人称的情况比较少,见到的大多是抒情性的散文。当然,如果在叙述过程中,不时插入一些第二人称,则会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加大文章描写力度,使记叙更加精彩,也使文章显得更加灵活。当夕阳落下的时候,你走到我身边,用大山里从来听不到的普通话和我攀谈:“马俊宏?你是叫马俊宏吧!”我羞涩地低着头,两只手不停地搓弄着衣角,从唇边勉强挤出来两个字:“是的。”你装着很生气的样子:“我是老虎吗?就那么可怕吗?抬起头来。”我怯怯地抬起头,心里不由得想:糟了,惹新老师发怒了。而当我抬起头才发现,有一双微笑着如野菊花般温柔的眼睛在盯着我打量,接着,你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对了,就应该这样,男子汉要有闯四方的大气,不要见个陌生人就害羞,那不就成了小姑娘了吗?”我望着窗外怒放的野菊花使劲地点了点头。于是,我便将你和那天的夕阳,那句话,那片野菊,深深地刻进 脑海。3.第三人称概念解说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