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神坛上的中学随想教学教材 苏教版

高中语文 神坛上的中学随想教学教材 苏教版_第1页
1/1
神坛上的中学 《看天下》杂志以“神一样的中学”为题批评了中国的高考制度和教育制度,其实,批评一个人或者一种制度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关键是如何去建构一种新的制度。当旧的制度还在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时,即使新的制度充满了合理性,也无法在短期时间内取得合法性。中山纪念中学有幸被列入这些中学之中,一方面,从教育理想上讲,这是对现实教育制度的批评;另一方面,从教育现实上讲,这是对纪中高考成绩的肯定。不过,我想探讨的是,“神坛上的中学”究竟应该走向何处? 当一个集团或者一种制度被称为“神”的时候,也标志着这种制度即将失去生命活力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我们平常也讲“神圣不可侵犯”,可以想想,“不可知”和“不可侵犯”都是一种封闭的象征,甚至会成为一种符号的象征,一种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符号。学校也是如此,神圣化的后果只能是停滞不前,失去奋斗和创新的动力。封闭化的学校意味着无论从教育思想还是教育制度上讲,都不会或者不想甚至不能够吸收新的因子,不能够吸收新的活力,这样的学校又怎能发展呢? 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制度形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误。但是这些偏差和失误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要阶段,尽管会带来一些损失,但却是充满活力、充满能量的,它向何处发展是不可预知的,它发展到何种程度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发展中的事物往往最有魅力。但是当一种事物或者制度成型之后,就会抱有“守成”或者“稳定”的态度,一心想保住既有的成果,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潜力。而一种事物被贴上“神圣”的标签,也就意味着这种事物彻底失去了生命力。 对于事物和制度是这样,对于一个人而言,亦是如此。中国古代有一个思想家被称为“圣人”,那就是孔子。前几天,一个国学社的学生送给我一个书签,上面写着“至圣先师孔圣人”,孔子成为“圣人”,首先意味着作为个体意义上的孔子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些没有意义的称呼。提起孔子,我们忘记了他有迂腐的一面,也有真实感情的抒发,他也会发怒,也会不搭理人。中国古代有个诗人被称为“诗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称号,但是正是因为这个称号让我们忽视了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杜甫,只剩下了一堆忧国忧民的符号。提起杜甫,我们忘记了他首先是个人,有过俗气的一面,也有过个人情感的流露,而不只是忧国忧民。 对于纪中,我不愿意看到它被贴上“神”这样的标签,哪怕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神坛上的中学随想教学教材 苏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