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基础案】1.翻译本段2.掌握下列文言知识(1)字词 于时--在这里是文意上的承前启后,可译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式 古之人观于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 此余之所得也--___________ 【探究案】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总结与巩固 【训练案】一、文言现象归纳(一)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_________________ (1)在第四段里,作者申述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引申出来的? (2)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呼应的?记游时写到前洞、后洞及仆碑等情况,对后边的议论起了什么作用? 这第三段有几层意思?怎样评价作者在文中所阐述的道理?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本文主题思想: 2.背诵并默写第三自然段。2.名之曰褒禅。 ___________________3.有泉侧出。 ___________________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________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________ 6. 而其见愈奇。 ________________7.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_______ 8. 火尚足以明也。 _______________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________________ 2.何可胜道也哉! _________________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 (四)特殊句式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五)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检测 1.选出加点字理解全部正确一项(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命名)之也 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 B.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 不得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夫游之乐也 C.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非常(不平常)之观(景观) D.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