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 第 2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2.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3.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写作手法。重点难点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方 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知识导学】1.背景补充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这个时候,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 2.诗题介绍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第一首写庾信。诗人一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第二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第四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得分外有情。第五首是对诸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奔赴( ) 朔漠( ) 省识( ) 青冢( ) 千载( ) 环佩(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 一去紫台连朔漠 ( )( ) ②画图省识春风面 ( )③ 独留青冢向黄昏 ( )( ) ④环佩空归夜月魂 ( )教 师或学生课堂随笔、后记等。13.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立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4.名句填空①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