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写作序列学案二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记叙文是通过对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那么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可又如何做到条理清楚,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动人呢?关键之一是选好记叙的角度。记叙的角度主要有三种:第一人称的记叙方式、第二人称的记叙方式、第三人称的记叙方式。记叙时所用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指,作者是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记叙的。【技法点拨】 1.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依据“我”在叙述事件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1)“我”是见证人。如《孔乙己》中的“我”。(2)“我”是文章的重要人物。如《故乡》中的“我”。(3)“我”是主人公。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不是狂人,但在写作过程中却用“我”来表述,代替了“狂人”,有力地揭露了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和人吃人的旧礼教的罪恶。(4)“我”是叙述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人物。如《孔乙己》中的“我”。用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不足之处: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出“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心理、感受,不便于多方位地塑造人物形象。[例文] 神奇的书签北京考生我有很多支书签,但我经常使用的是一支有猴子图案的书签。初次发现书签上的猴子能说话,是在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时,书中写到“直子死了”。我正惊讶,竟听到一声长长的叹息,一看原来是猴子正面带悲伤地长长叹气。这可比书中的“直子死了”令人惊奇得多。我一把握住那支书签,只见那猴子正对着我眨眼睛,说:“每次看到这一段都会被突然地震惊到。”“你怎么能看书?”“这事说来话长,我能看我被夹到的任何一本书,最开始是字典,之后就什么书都看了。”猴子有些自豪。我抬起头,看着天花板,有些不能接受。“你就没什么想问的了?我可是读过很多书哦。”又传来猴子的声音。我死死地盯着那猴子,艰难地开口:“你不觉得直子死得太突然了吗?”“是很突然,说实话,我第一次读也被吓到了。但是你想,这才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主人公听到直子死了的消息肯定比你我还惊讶……不行,我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