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课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作者简介生平经历 雨果(1802—1885),生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雨果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9 岁开始写诗,15 岁写的《读书乐》就获法国学士院征文奖,18岁时获“文艺竞赛硕士”荣誉,被誉为“神童”。后来主要写小说,其作品多反映对政治的关注。1851 年,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的独裁专制而遭到迫害,开始了长达 19 年的国外流亡生活。1870 年,他回到巴黎,继续参加政治运动。1885 年 5 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遗体也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主要作品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评价 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一)背景链接1830 年七月革命后,雨果在政治上进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1831 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对于创作的缘起,作者在原版序言中说:“数年前 ,本书作者参观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个手刻的字:ANARKH(希腊语‘命运’的意思,编者注),这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经岁月侵蚀,黑黝黝的,深深凹陷在石头里面,观其字形和笔势,呈现峨特字体的特征,仿佛是为了显示这些字母系出自中世纪某个人的手迹,这些难以描状的符号,尤其是它们所蕴藏的宿命和悲惨的意义,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作者左思右想,这苦难的灵魂是谁,非把这罪恶的烙印,或者说这灾难的烙印留在这古老教堂的额头上不可,否则就不肯离开这尘世。”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深刻的体验,他开始了创作,他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二)博览悦读黑暗世界里的一抹阳光 ——爱斯梅拉达形象赏析 爱斯梅拉达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着力塑造的一位女性形象,她天真貌美,心地纯洁善良。在她身上,外表美与心灵美完美地统一在一起。作者通过人物自身以及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突出了小说呼唤人性真善美的主题,表达了人道主义的思想。如伽西莫多外表的丑与爱斯梅拉达外表的美的对比,爱斯梅拉达人性的美与克洛德人性的丑的对比,爱斯梅拉达人性的美与观刑群众人性的丑的对比。正是在这一系列对比中,爱斯梅拉达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了读者的面前。爱斯梅拉达有着无与伦比的外貌美。在小说中,爱斯梅拉达一出场就像一束阳光照亮了圣母院前的广场,也照亮了围观群众的眼睛。她是仙女,是天使,她的身材苗条,修长挺拔,肤色棕褐,双腿纤细,舞姿迷人,眼睛乌黑闪亮,眨动之间电光闪闪。她美得超凡脱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