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只要弯一弯腰夜深了,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的声音传来:“弯下腰,请多捡些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商人决定执行这一指令,便弯腰捡起几颗石子。到了第二天,当商人从袋中掏出“石子”看时,才发现那所谓的“石子”原来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自然,也正是这些宝石,使他立即变得后悔不迭:天!昨晚怎么就没有多捡些呢?这是科学家巴甫洛夫讲的一个故事。尤其发人深省的是,他在讲完故事后说:“教育就是这么回事——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才会发现以前学的科学知识是珍贵的宝石,但同时,我们也会觉得可惜,因为我们学得毕竟太少了!”不是吗?教育送给别人的明明是瑰丽的“宝石”,可总有人因为弯腰太累视而不见,结果白白地错过了许多机会。微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 赏读: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畔,同“叛”。孔子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赏读: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这句话体现孔子所倡导的“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推己及人,承认他人价值,关心他人的生存与发展,从侧面反映了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侮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赏读: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困难呢?识,记住。其实孔子谈的是为学为师之道,视学为乐,视教如乐,哪会厌倦?一、作者视窗契诃夫(1860—1904),俄国 19 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了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他 19 世纪 80 年代开始创作,90 年代是他创作的盛期。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又译为《套中人》),剧本《樱桃园》等。二、写作背景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 1898 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 19 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19 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