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阅读之做人与处世 心中常念《诫子书》素材

高中语文 阅读之做人与处世 心中常念《诫子书》素材_第1页
1/2
高中语文 阅读之做人与处世 心中常念《诫子书》素材_第2页
2/2
心中常念《诫子书》 真正的敌人是你浮躁的心 喜欢读书,更时常读诸葛亮的《诫子书》,感受颇多: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诸葛亮 54 岁时写给他 8 岁儿子诸葛瞻的书信,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验的总结,更是对儿子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具体要求,道理深刻,读来发人深省。 这段简单的文字意思为:有道德的人的行为,是以专一的精神来修养自身,以俭朴的生活来培养高尚的品德,若不恬静寡欲就无法确立坚定远大的志向,不保持宁静专一就不能求得精深学问、实现远大理想。学习要求潜心专一,才干在学中增长,不学习就无法掌握广博的知识才干,没有坚定的志向就不能成就事业。懈怠傲慢就不能励精图治,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自己的品性。年华随着时间在迅速流逝,最终像枯枝落叶一样没有用处,若不能继承前辈事业而大胆走向社会去锻炼提高,只是悲伤感叹地困守在自己贫穷的家里,到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在这段文字中,诸葛亮谆谆告诫他的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诸葛亮在“书”中强调:“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就是说,立志于学、静心求学是手段和过程,养成学问、增长才干才是目的。那么增长才干又是为了什么呢?中国知识分子提倡的修身,作为内在道德实践与出世的宗教家所讲究的修养,不同,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诸葛亮自不例外。 《诫子书》所谈之养心修身学问是有明确的终极指向的,那就是“接世”——为世所用,有用于世。就是对国家、对社会有所益处。这就是诸葛亮的“宁静”“致远”所要告诉我们的全部意义。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谓“淡泊”“宁静”之极。然而,他心忧国家,有澄清天下之志,并为此作了长期的不懈努力,让身具有雄才大略的刘备生出“犹鱼之有水”之感;助刘备联孙权抗曹操,成就帝业;辅刘禅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短短 86 字,道出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也是诸葛亮一生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才能和经验写照。 《诫子书》的核心是一个“诫”字:一个人必须从小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立志成学,加强思想修养,刻苦自励。做人与学习,做人居于首位,而做人的关键是“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阅读之做人与处世 心中常念《诫子书》素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