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需要写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和人生价值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恰当的自我评价呢?下面是整理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1 在以企业为纽带的博弈各方中,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审计师对内控的鉴证能够释放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使得投资者得以对管理层内部控制行动和自身的投资风险做出推断。20xx 年沪深两个交易所分别颁布了针对上市公司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本文主要对沪市 862 家通过指定报纸和网站披露了 20xx 年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产生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评价依据,第二、三部分通过对披露内控自我评价的公司和未披露内控自我评价的公司从四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内控自我评价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一部分提出相应建议。 一、评价依据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程度。尽管 20xx 年年报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师审计报告时统一的内部控制基本法律规范尚未出台,但无论是财政部 20xx 年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法律规范》,还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遵循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公司章程及董事会议事规则等内部制度、合法授权使用和处置资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可靠都是内部控制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因此,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大都将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法律规范》,或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作为评价的依据。 二、数据分析 对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企业外界各利益相关者而言,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信息是了解企业公司治理与管理法律规范化程度、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措施;对企业管理层而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能够使企业通过检测和反省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来持续提高内控系统与控制环境的藕合度,不断消除内部控制缺陷,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消除不利于内控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 根据《内部会计控制基本法律规范》和《上市公司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