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心理的压力大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科学院社会学系的大三学生臧玲对南京某大学 800 名本科生的一次心理压力的调查表明:参加调查的77.81%的大学生感到了压力存在,而其中更有 13.04%的大学生声称:他们正在经历着很大或极大的压力。 调查现状:郁闷一词充斥校园 今年还是大三学生的臧玲,在进入高年级之后,就业问题扑面而来,压力已在无形中存在,而周围的学生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压力,臧玲说郁闷一词成了学校里最常见的'词汇。 记者在某大学的网站上看到学生发的帖子,总是能见到郁闷这个字眼:最近总是很郁闷,如何才能不郁闷?完了我又郁闷了。而一项关于高校流行语的调查中也表明郁闷一词雄踞高校流行语榜首。臧玲说,学生在使用郁闷这个词的时候,代表着不同的心情:有时代表不悦,有时代表倒霉,有时代表压力,有时甚至是话语的条件反射。 为了解大学生的压力现状,臧玲在大学生中间发放了 8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有效问卷 798 份,调查了 363 位男生,435位女生。结果不容乐观,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着压力,不过压力水平在有点压力和有些压力之间的占 77.81%,但是也有 13.0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压力很大和压力极大,这部分人压力感已超出了常规。臧玲说虽然这个数据还不足以代表南京整体大学生的普遍状况,但它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调查报告一:压力随着年级增长 根据臧玲的调查,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越是普遍感到了更大的压力,一年级学生对压力的分寸掌控得相对较好,因为他们才刚刚步入大学校门,还带有某种高考成功带来的优越感。而四年级的学生压力感最大,尤其是有极大压力感的人群明显高于其他年级,他们面临着的压力困扰包括择业与就业的彷徨、激烈的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是爱与性的困扰。 调查报告二:农村女生压力最大 大学生的压力感还具有明显的性别和生源地的区分,过去一直认为女生是抗压动物,但在此次调查中,女生的压力感却明显大于男生,而农村学生的压力感也要比城市学生强烈得多,臧玲分析说,这可能与社会对女生的要求比以往提高,同时社会机会的平等不足,而女生情感细腻、依赖性较重有关,而经济条件、社会交往的障碍甚至方言问题,也让农村学生不如城市学生自信。 臧玲告诉记者,在调查中他们发现:学业的困扰、社交的恐惧以及就业的焦虑是造成在校大学生压力的三大问题,而且越临近毕业,就业的焦虑就越加明显,而更让她担心的是,可能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