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3. 通过探究环节中相关的名人名言,渗透人文关怀,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虚像的初步概念。【教学准备】水、玻璃杯、一张带底座的玻璃、蜡烛、火柴、大平面镜。•分组仪器:一张带底座的玻璃板、四个相同的“小人”、A4 白纸、亥 U度尺、一面小平面镜。•教师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教学方法】•教法引导、设问、点拔;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引导发现法(学生实验时,教师在教室内走动,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实验法。•学法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课时安排】30 分钟【板书设计:】1平面镜成像一、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二、成像原理:光的反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我们都知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观察实验看看有没有出乎意料的情境出现。演示实验:把一块玻璃立在桌子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只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望去,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一蜡烛正在水中燃烧。同学们想知道这神奇现象的原因吗?从而引入新课。板书:4.3 平面镜成像【教学反思】实验现象很奇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平面镜对于平面镜大家都不陌生,在哪里见过呢?学生举例:卫生间、2楼梯拐角等。引导:除了平面镜以外,其他物质能不能当平面镜使用?学生举例:平静的水面、光亮的金属表面、大理石地面等。小结:表面是平的,能反射光的镜面称为平面镜。教学环节二:猜想假设[教师]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本节将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板书:二、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拿起桌面上的镜子照一照,观察镜中自己的像,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猜想 1:像是正立的猜想 2:像的大小跟物体是等大的猜想 3:像的左右跟物体左右是相反的猜想 4:像的左右跟物体左右是相反的【教学反思】学生在观察与体验中发现发现问题,萌发了求知欲望。在猜想的引领下开始主动的探究活动。教学环节三:初步探究[教师]请大家再次观察镜中自己的像以及笔在镜中的像,注意物和像之间的上下关系。3(a(图附1)附 2)[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