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第三册[人教版]2.1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目的: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教学重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我们这两节课就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来探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人为因素有哪些?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施?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1.土地退化的形成2.荒漠化⑴ 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用心 爱心 专心区域发展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在 没 有 了 植 被保护的情况下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继续发展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⑵ 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⑶ 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⑷ 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 的陆地、2/3 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活动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土地退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因素 人类活动 沙漠化点拨: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 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