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集合与对应关系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了解函数的构成要素,并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掌握函数的图像。 (2)了解函数的定义域及对应法则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整理与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函数本质的过程中,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一类运动变化规律的模型,使学生养成运用无限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利用集合与对应关系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难点:对应法则 f 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其变化.请大家看下面的实例:(略)二、讲解新课问题 1:在上面的每一个变化过程中,存在哪些变化的量?这些变化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问题 2:在上面的例子中,是否确定了函数关系?为什么?问题 3: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函数的概念?每一个问题均涉及两个非空数集 A、B 的关系.存在某种对应法则 f,对于 A 中的某个元素 ,B 中总有一个元素 y 与之对应.问题 4:如何理解对应法则 f问题 5.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表述函数的概念?给出函数的定义.指出对应法则和定义域是构成一个函数的要素.一般地,设 A,B 是两个非空 的 数集 ,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 f,对于集合 A 中的每一个元素 x,在集合 B 中都有惟一的元素 y 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 A 到 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通常记为 y=f (x),x ∈A.其中,所有的输入值 x 组成的集合 A 叫做函数 y=f (x)的定义域(domain).在掌握函数概念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用心 爱心 专心(1)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对应 :,集合,是非空的数的集合.(2)对应法则的方向是从 A 到 B.(3)特别注意“非空”、“数集”、“每一个”、“惟一”这几个关键词.三、例题讲解例 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集合 A 到 B 的函数:(1)A={1,2,3,4,5},B={0,2,4,6,8}, xA∈ ,f:x→2x;(2)A=R,B=R,x∈A,f:x→y ,y=;(3)A=[0,+),B=R ,x∈A,f:x→y ,y2=x. 解:(1)对于集合 A 中的元素 5,在集合 B 找不到中所对应的元素 10,故这个对应不是从集合A 到 B 的函数;(2)对于任意一个实数 x,被 x 惟一确定,所以这个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