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课 辛亥革命【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课标解读】辛亥革命有广义、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理解一般指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所以应掌握革命党的建立、武装起义、思想宣传、武昌起义。通过轻敌推诿,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意义,认识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考试大纲】 辛亥革命【知识梳理】一、背景1.原因:① 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② 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 来挽救统治危机。2.条件:(1)组织基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 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05 年,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在东京成立。① 性质: ② 纲领: (2)思想基础:三民主义同盟会成立后,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 围绕要不要 ,要不要 等问题展开思想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3)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在宣传 的同时,还多次发动 。其中1911 年 发动的 起义最为有名。思考 1:同盟会成立的条件和性质是什么?二、经过1.爆发:武昌首义(1)概况: 年 10 月 10 日, 和 率先发难,武昌起义爆发。(2)结果:起义胜利后,成立 ,推举 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 。(3)影响:武昌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短短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许多 地区也发生了响应武昌起义的革命运动。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2.高潮(1)成立民国:1912 年元旦, 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 成立,以 为国旗。(2)颁布《 》: 年 3 月颁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 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意义。 (3)帝制的终结:1912 年 2 月, 下诏退位,清王朝 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思考 2: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的关系如何?三、结果及意义1.结果: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 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原因:① 袁世凯手握重兵,具有一定的政治资本;② 资产阶级的弱性和妥协性;③ 的涣散,立宪派和旧官僚的破坏;④ 帝国主义的支持。2.意义:① 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 革命;② 作用:它推翻了中国 2000 多年的 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 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