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二册[人教版]第 3 节 伴性遗传一、知识结构人类红绿色盲症伴性遗传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解决方法]通过婚配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解决方法]展示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分析、回答。四、课时安排1 课时。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述法、启发法。六、教具准备红绿色盲检查图、录音、色盲家系图、表格等。七、学生活动1、让学生看图、分析、思考、回答相关问题。2、学生动手完成遗传图解。3、通过具体事实,启发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八、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教师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辨认、识图,结合课本 P33 的讨论题导入新课。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教师简要指出红绿色盲对于人类本身所造成的危害,引出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一、人类红绿色盲症教师播放课本中这段故事的录音,提问: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点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对于色盲的学生,要告诉他们:如果你是色盲患者也不必为此而羞愧,道尔顿虽色盲而他却是 18 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资料分析]教师展示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男性 与性别有关)。2、I 代中的 1 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3 号和 5 号)3、I 代中的 1 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 2 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 Y 染色体上?(没有。因为 I 代 1 号传给Ⅱ代 2 号的是 Y 染色体,如果色盲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则Ⅱ代 2 号肯定是色盲患者)。4、为什么Ⅱ代 3 号和 5 号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