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第一模块: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专题十二:正确选用修辞手法【把脉高考】 《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还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a 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b 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c 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备考策略】近年来的《考试说明》仍然规定常见修辞格为八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近年高考命题,修辞考查重在语言实践,主要是考查对其理解及运用,考查学生能否根据语境判断常见修辞方法的使用是否恰当,运用某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等。下面简介一下这几种修辞方法。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2)比喻的种类①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 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③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