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7 年文综历史试题分析深入细致分析 2007 年高考试题,对于把握 2008 年高考试题的方向,指导高三复习,以及整个高中学段的教学,都有很重要的意义。2007 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有以下八大特点:1、方向明确——严格依据新课程标准和2007 年高考考试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和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基础性、时代性、综合性和导向性的原则,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的有机统一。2、平和、平稳——试题难度适中,题型没有大的变化2007 年文科综合试卷是山东省第一次自主命题,必修部分基本延续了全国试卷的试题形式,按照Ⅰ卷单项选择题、Ⅱ卷历史单科材料解析题和综合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只是在题量、分值方面有所变动。增加的选修部分基本上是材料解析题的形式,而且难度不大。基本实现了高考文科综合的平稳过渡。3、覆盖面较广,突出历史学科主干知识 2007 年历史试题,在题量有限的情况下,尽量兼顾了必修三个模块的知识。同时突出考查了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其中包括:政治史部分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分封制度;中共领导的抗日活动;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中美关系等;经济史部分的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征;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和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新式学校设立;罗斯福新政等;思想史部分的欧洲宗教改革;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等。4、以能力立意为主,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实行多版本教材授课,要求做到立足于教材而不能拘泥于教材。2007 年高考题的创设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07 年高考的每一道试题,无论选择题还是材料解析题,都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没有拘泥于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知识,而是依托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各种新的材料,创设了一个个新的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考题的这种设计,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不能按照老习惯过多、过细地去“抠”课本上的知识点,应该重点把握知识的整体特征和规律性的发展。5、联系社会实际,关注社会现实 历史单科试题第 27 题从必修二经济史的“罗斯福新政”入手,密切关注和联系了社会现实问题——即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这也是当前我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关注的社会重点。此问题的设计既考查了历史主干知识,又充分体现了历史的史鉴功能。6、体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