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文化哲学意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审美表征,它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呈现出华夏审美人格心灵世界,并以其特立独行、源远流长而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自殷商以降风格纷呈:秦汉之古拙、魏晋之风韵,隋唐之法度、宋元之意态、明清之朴趣。进入二十世纪,中国传统书法开始向现代转型,出现了新的艺术气象和审美范式。如今,中国书法以其深蕴的精神魅力产生了世界性影响,不仅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影响,而且西方艺术家也开始学习、关注和研究书法,并将书画合一而创作出“书法画”。中国书法是中国美学的灵魂。意趣超迈的书法表现出中国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展示出历代书家空灵的艺术趣味和精神人格价值。正是书法艺术这一独特的精神魅力,使之在众多的东方艺术门类中,成为最集中、最精妙地体现了东方人精神追求的东方艺术。一 线条飞动:书法艺术的本体特征书法是线的艺术。它具有一个由线启象(墨象),由象悟意(意境)的本体结构。书法的线条具有生命律动感。这种点画线条不是板滞的,而是灵动的。线条是人创造出来的抽象性符号。它脱离开了具体的事物图景,却又是为了表现宇宙的动力和生命的力量,为了表现“道”而与普遍性的情感形式同构。因此,中国书法线条依于笔,本乎道,通于神,达乎气。这是一种以刚雄清新的生命为美的书法美学观,一种以书法线条与天地万物和人的生命同构的书法本体论。书法线条具有抽象性。书法受文字笔划和字形结构的限制,只能在不改变文字笔划和字形结构的条件下去呈现美的意象。这就要求书法对形态美和动态美的表现,应该比绘画更集中、更概括,使人能够联想更多的具体事物所共有的审美特征,而不局限于某一具体事物。 张怀瓘称 书法为“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指出书法的点划结构能引人联想,是现实美的抽象化的符号。作为人对世界万物审美性抽象的线条,在其象征功能方面直接是人的情感的迹化。线条(心画)可使书家情感迹化而禀有宇宙精神和生命情思。这种宇宙精神和生命情思的流动不息,使得线条成为时间的、节律的、大化流行的写照。书法以线条为其生命。线条作为书法艺术最精纯的语言,表征出老子美学思想中“为道日损”的根本精神。书家对宇宙作“俯仰往返,远近取与”的观照,用灵动的线条表现大千世界,从有限中领悟出无限,化实象为空灵,以生动的与道相通的线条勾勒文字形体而呈现心灵,传达一种超越于墨象之外的不可言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