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文科综合全国卷Ⅰ历史试题命题的特点一、试卷结构题型分数比例:同去年相同,选择题第 12 题至 23 题共 12 道题,48 分,占 48﹪;非选择题第 37题和第 39 题第(3)、(4)小题,52 分,占 52﹪。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部分:选择题第 12 题,非选择题第 37 题(1)及(2)、(4)小题中的部分内容,第 39 题(3)、(4)小题,40 分,占 40﹪。中国近代现代史:选择题第 13 题至 18 题,24 分,占 24﹪。世界近代现代史:选择题第 19 题至 23 题,非选择题第 37 题(3)及(2)、(4)小题中的部分内容,36 分,占 36﹪。从分值分布来看,试卷打破了“三足鼎立”的传统格局,突出了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的考查,而学生学习费时较多的中国近代现代史所占分值偏少。题量:12 道选择题和两道非选择题,同去年相同。二、试题特色1、重视历史基础知识和能力,注重能力考查与去年相比,今年历史试题与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贴得更近,但在贴近的同时,又凸显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试题大部分考的都是学生所学的主干知识。如中国史的科举制度、土尔扈特回归、洋务运动、新中国的成立等;世界史的“一战”与科技、工业革命、明治维新、德国的分裂与统一等。试题从三个方面将历史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进行了考查:一是考查了基本概念,同时又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如第 14 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兴办模式的理解,既可从官督商办的概念入手,又可从军事工业、民族工业、外资企业的概念来比较排除其他三项。如第 16 题考查学生对“三三制”概念的把握。第 20 题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全盘西化”等概念的理解和区别。第 37 题,既要弄清唐朝科举制这个大概念,还要理解“进士科”“明经科”这些小概念,这样才能进行不同类别和程度的有效比较。二是考查基本史实,同时又拓展考查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能力。如选择题的第 12、22、23 题。如第 12 题对“山之北,水之南谓之阴”这种文史知识进行考查,“阴阳”既是文史知识,又是地理学科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因此该题的命制体现了历史与语文,历史与地理学科之间的渗透。第 22 题考德国统一与分裂,23 题考朝鲜半岛的局势都与当代国际形势和政治有关,这两道题都较好地体现了历史与政治学科的紧密结合。这些题的命制与文科综合考试的宗旨是高度吻合的。三是考查基本历史素质,同时又将这些素养置于各种能力的考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