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政治二轮复习教案《哲学常识》专题四: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考情分析价值观、人生观部分,教材知识相对零碎,复习时要注意理情教材,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构建好知识体系。1.关于价值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价值观导向作用――正确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2.关于人生观: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3.关于理想:理想的含义与分类――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4.关于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改造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知识整合:一、关于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原理内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1)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重视真理、科学理论的重大作用。注意: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甲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多样性和社会性。(2)价值观的性质价值观是人们判断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