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地图部分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目标:1.地图上的方向判断;运用地球自转方向、经纬网等判断地理事物位置关系、物体运动或前进方向。2.运用比例尺的概念,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运用比例尺公式,计算实地距离、坡度陡缓、风力大小、面积大小。3.图例、注记辅助解题。4.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区(或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水文特征、地形对气候影响;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本讲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地图上方向的判断;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本讲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1)定义:也叫缩尺,一般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之比。(2)公式:比例尺=(3)表示形式:① 线段式:;② 数字式:1:4000000;③ 文字式: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40 千米。(4)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经典例题 1] 读图 2-1,两幅图表示的区域范围相同,图甲比例尺为:1:100000,则 ( )A.图乙的比例尺为 1:200000用心 爱心 专心B.图乙的比例尺为 l:400000C.图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较图甲详细D.图甲比例尺是图乙的 4 倍【解析】图中两幅图的实地范围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乙的水平距离是图甲的 2 倍,则图乙的比例尺是图甲的 2 倍,图乙的比例尺为 1/100000×2=1/50000,图乙的比例尺大,表示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答案】C(2)比例尺的缩放: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 1/20000 的比例尺放大 1 倍,即比例尺放大到 2 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 1/10000,比例尺变大。②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例如将 1/120000 的比例尺缩小 1/4,即比例尺缩小到 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③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 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 4 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