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0届高三地理高考新课标版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十四:地表形态的塑造(2)

2010届高三地理高考新课标版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十四:地表形态的塑造(2)_第1页
1/11
2010届高三地理高考新课标版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十四:地表形态的塑造(2)_第2页
2/11
2010届高三地理高考新课标版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十四:地表形态的塑造(2)_第3页
3/11
第九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课时四、内力作用的足迹与山岳的形成1.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及划分 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被——些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的板块又可分为若干个小的板块。(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 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2.地质构造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1)常见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类型形态特征(岩层新老关系)地貌未侵蚀侵蚀后褶 皱 常形 成 高大山脉褶皱背 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山岭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 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谷地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 断层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断块山,裂谷或海洋①山岳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其形成和发展与内力作用有关。 ②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③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④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区别。(2)地质构造的运用 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褶皱一—水平运动。用心 爱心 专心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生长边界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海沟、岛屿、海岸山脉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消亡边界 断层——升降运动。 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一—侵蚀作用。 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0届高三地理高考新课标版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十四:地表形态的塑造(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