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职业道德第一章 职业道德第一节 道德与职业道德一、道德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托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特殊行为规范。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包括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包含着三层基本含义:首先,一种社会的道德性质、内容,是由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即物质关系)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道德体系。另一方面,道德是以善恶、好坏、偏私公正等范围作为原则来调整人们之间的行为的.再次,道德是依托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老式、习惯和教育的力量进行调整的。根据道德的体现形式,道德一般被划分为三个大的领域,即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党的十七大汇报中,把道德划分为四个领域,在三大领域的基础上,新增了“个人品德”领域。二、职业道德(一)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的产物,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照的,依托社会舆论、老式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调整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是职业或者行业范围内的特殊规定,是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的详细体现。从其存在方式看,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反应所有职业活动共同规定的普遍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存在着反应多种各样详细职业活动规定的详细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是两者的有机统一。(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职业理想是对职业活动目的的追求和向往,是实现职业目的的精神动力。包含三个层次:维持生活、发展个性、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职业态度是指劳动态度。它是劳动者在个人心理特点、社会影响和价值观等多种原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价值观对劳动态度有着特殊影响.职业态度是从业者职业精神境界和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职业义务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自觉履行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职业规定。它是外在于从业者的他律规定。当从业者在这种外在的他律规定下,通过循环往复的劳动过程,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将外在职业规定上升为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职业责任意识时,劳动者也就与自身所从事的职业规定协调一致了,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职业纪律是从业者在岗位工作中必须遵照的规章、制度、条例等职业行为规范。它规定从业者在劳动过程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