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易燃粘稠液体。理 化 特 性原油即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粘稠液,略轻于水。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 0.75~0.95 之间,少数大于 0.95 或小于 0.75,相对密度在 0.9~1.0 之间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 0.9 的称为轻质原油。原油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60~30℃),沸点范围为常温到 500℃以上。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还含有硫、氧、氮、磷、钒等元素。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观可以有很大差别。 主要用途:原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生产各种油品等,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危 害 信 息 易燃,遇明火或热源有燃烧爆炸危险。 石油对健康的危害取决于石油的组成成分,对健康危害最典型的是苯及其衍生物,含苯的新奇石油对人体危害的急性反应症状有:味觉反应迟钝、昏迷、反应迟缓、头痛、眼睛流泪等,长期接触可引起白血病发病率的增加。 安 全 措 施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在可能泄漏原油的场所内,应该设置可燃气体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戴安全防护眼镜。穿相应的防护服。戴防护手套。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防毒口罩。必要时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储罐等压力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带有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开与强氧化剂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 (1)往油罐或油罐汽车装油时,输油管要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的底部,以减少油料的冲击和与空气的摩擦。 (2)当进行灌装原油时,邻近的汽车、拖拉机的排气管要戴上防火帽后才能发动,存原油地点附近严禁检修车辆。 (3)注意仓库及操作场所的通风,使油蒸气容易逸散。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内温度不宜超过 30℃。 (2)保持容器密闭。应与氧化剂、酸类物质分开存放。储存间采纳防爆型照明、通风等设施。禁止使用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