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假人民币社会体系的构建探究摘要:当前假人民币的存在和蔓延,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面对严峻的形势,需要构建一个包括金融部门及有关各方面共同参加的、强有力的反假币社会体系。关键词:反假币;假币犯罪;社会体系当前假币数量和伪造人民币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假人民币的存在和蔓延,已危害了广阔群众的切身利益,阻碍社会安定和谐,损害人民币的国际信誉,并对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产生消极影响。制售假币以非法手段剥夺和占有国民财宝,干扰了货币流通的正常秩序,破坏了社会信用原则,侵蚀国民经济的健康肌体,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毒瘤。为有效遏止假币的蔓延,需要有关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反假币社会体系,将制假、贩假、用假行为置于有效地层层监控之下。一、当前假币犯罪活动的特点通过对近几年的假币犯罪活动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当前假币犯罪活动呈现以下 6 个特点:1.假币犯罪辐射化。基于一定的社会经济进展状况和独特的人文地缘环境,假币犯罪形成了以广东为伪造源头。以安徽、河南、湖南等地为加工及集散地,以人口流动性大、现金使用量多的省会及经济中心城市为贩卖、使用集散地,向周边、中西部地区及广阔农、牧、山、少、边区蔓延扩散的特点。2.假币犯罪职业化。假币犯罪具有职业化倾向,形成了包括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零售商在内的销售体系,并多以家族、老乡为纽带,结成团伙作案,形成人员相对固定、分工负责的“销售链”。“销售链”建立后,运销假币的隐蔽性、流动性、跨区域性较强,打击难度加大。3.小额假币增长快。小面值货币具有流通快、隐蔽性强等特点。人们往往会掉以轻心,疏于鉴别,犯罪分子将制贩假币的重心逐渐转向了流通面广、不易引起人们注意的小面值人民币。据统计,2024 年以来全国收缴的假币总量中,小面额假币收缴张数及总面额的占比分别增长了 6 倍和 4 倍。4.作案方式新型化。假币的使用以调包、找零为主要作案手段,地域多选择城乡结合部的小摊小贩、集贸市场等,出租车行业、娱乐场所、赌博场所也成为假币的主要流入场所。目前,还出现了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 QQ 或论坛等发布出售假币信息,通过快递公司邮寄假币的方式进行犯罪活动的新型作案方式。5.假币犯罪交织化。出现假币犯罪与毒品、色情、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交织的倾向。在假币犯罪过程中,还涉及到其他犯罪,如:利用色情为诱饵,使用假币掉包、诈骗等,该类犯罪在实施未遂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