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综艺触顶?(全文)台湾综艺若想重新加速奔跑,首先得学会如何摆脱疲态。台湾“综艺一姐”小 S(徐熙娣)正在遭遇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滑坡。近日,小 S 携新网络综艺节目《姐姐好饿》亮相。作为一档美食访谈脱口秀,《姐姐好饿》启用了台湾王牌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原制作班底,每集 50 万元的制作费,比台湾同等规格综艺高出 6、7倍。在《康熙来了》停播半年后再度回归,同时各种优势占尽,小 S 显得信心满满。可打击却来得出其不意。《姐姐好饿》首播后,虽然在一天内就获得 2500 万次量,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不断下滑的口碑。纷纷吐槽节目“靠老梗走不了天下”,甚至直接叫板称,没有了前搭档蔡康永,小 S 显得独木难支。不过失望的可不只小 S 一人。此次《姐姐好饿》口碑差评如潮的背后,正是台式综艺无法复制的昔日辉煌。黄金十年假如每档节目都是一场派对,那么小 S 当之无愧是派对的主人。不过真正成就她的,还是《康熙来了》。该节目距今已停播半年之久。除去经典的节目话题内容,《康熙来了》留给观众最深的印象,大概是录影棚内简陋的纸板人像、LED 显示屏以及花花绿绿的节目布景。就连蔡康永在首次完成录影后,都忍不住用“可怕”来形容糟糕的布景。自 2024 年开播的 12 年来,《康熙来了》也只改过三次布景,分别是 2024、2024 和 2024 年,但即便布景如此简陋,《康熙来了》仍然常年稳居台湾综艺收视头名的宝座。一个原因就是《康熙来了》的话题格调和两位主持人的风格。比如,小 S 在节目中总是将台式主持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嗲嗲的腔调,只有不断抛出的犀利问题,点到来宾的痛处,逼得他们在窘迫中露出最真实的状态。遗憾的是,自《康熙来了》停播后,台湾再未出现叫好又卖座的综艺。假如将时间倒回 20 年,则完全不是这副“独孤求败”的情景。上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期,伴随着经济腾飞,台湾综艺界迎来了黄金时代。《龙兄虎弟》、《超级星期天》等综艺节目大量涌现,并催生出一批主持界常青树,如吴宗宪、陶晶莹等。彼时,台湾电视行业只有三座“大山”――“台湾电视公司、中国电视公司、中华电视公司”。当地人称其为“老三台”。电视综艺的火爆,一度使老三台的广告时段变得极为紧俏,并且引发赞助商们的疯狂争抢。以《来电 50》为例,该综艺节目播出于上世纪 80 年代末。当时的主持人可不只是待在影棚内,而是直接飞往世界各地,机票、食宿全部由赞助商提供。节目广告更是卖出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