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名城医药中等职业学校年度质量报告目录1.学校概况1.1学校概况1.2学生情况1.3教师队伍1.4设施设备2.学生发展2.1学生素质2.2在校体验2.3资助情况2.4就业质量2.5职业发展3.质量保障措施3.1专业动态调整3.2教育教学改革3.3教师培养培训3.4规范管理情况3.5德育工作情况3.6党建情况4.校企合作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4.2学生实习情况4.3集团化办学情况5.社会贡献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5.2社会服务5.3对口支援6.举办者履责6.1经费6.2政策措施7.特色创新7.1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全面提高育人质量7.2重视学生德育培养,努力培养企业欢迎人才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8.1主要问题8.1.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8.1.2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不强,招生难度大8.1.3师资结构不合理8.1.4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8.2改进措施8.2.1提高认识,强化发展职业教育措施8.2.2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8.2.3政府主导,推动校企深度合作8.2.4优化师资结构8.2.5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长春名城医药中等职业学校年度质量报告(2018年)前言长春名城医药中等职业学校创建于2010年9月,是经长春市教育局正式批准成立的,以“医药专业为主的全日制民办职业学校。近几年来学校不断的发展扩大,专业由医药专业逐步扩展到综合性专业,为学校的发展在招生方面起到了作用。学校2010年9月建校,2014年迁入长春凯旋北路7666号。2011年12月学校与吉林大学、延边大学、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联合办学,融会贯通,整合社会资源,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专业教育,为优秀医药企业培养行业精英,为毕业生搭建了创业平台,帮助有志青年规划职业生涯,倡导“健康教育、高薪就业、创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诚信、创新、开放、发展的态度与社会各界开展互利双赢,积极努力,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教育财富。学校经历了几年的创业历程,秉承创立“精品型、就业型”的教学理念,集教育、医药卫生、企业界的专家学者之长。近年来,在教育局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教育为中心,强化技能训练,很抓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管理,促进招生安置,强化后勤服务,加大学校建设,抓特设、求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订单培养,特设办学,升学就业”的办学路子。目前学校师资力量更加完善,办学条件更加完备。2017年学校计划实施整体搬迁,迁入具有独立校舍,进入2018年,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各项工作安全、顺利圆满完成。1.学校情况1.1学校概况。长春名城医药中等职业学校是市教育局审批的一所学历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教室12间、寝室40间,办公室6间、班级5个班,学校可容纳在校生800人。另有400米标准环形跑道及足球场、篮球场等。建有7个校内专业实习实训教室,建有公寓式学生宿舍、浴池餐厅、超市、宽敞明亮的教室。1.2学生情况。随着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师资力量的不断加强,学校在生源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年招生规模稳定在200人以上学校能同时容纳800名学生学习和生活,现有在校生规模126人,毕业生规模600人以上,生源主要来自本市及外五县,学校开设旅游、制药、口腔,康复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等6个专业。招生的大部分学生为初三的应届毕业生,年龄在15—22岁之间,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断努力,学校各项指标与上一年度相比的略有增长。学校现在籍在校学生共计126人,2014级80人,2015级90人,2016级18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126人)。社会培训272人。2017级104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97人)。平均增长率在5%以上,学生巩固率在95%以上。历年招生人数一览表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80人90人180人104人41人1.3教师队伍。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学校教育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提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必须依靠教师。培养一大批“双师型”的教师,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中的一项重大任务。要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专业化,需要教师本人做出非常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强指导,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浓厚的氛围与良好的条件,使广大教师摆脱盲目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