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第一课时教案 教材简析 《长城》是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城》是一篇知识性的写景文章。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制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全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概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年龄阅历造成的理解力、知识面的深度与广度,及文本本身与现实在时空上距离,要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较难。因此,观察、联想、赞美是教学的主线。 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聚、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概。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概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概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长城的特点与古人修筑长城所包含的智慧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纳“朗读体会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教法。在学法上采纳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加学习,运用“读、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课前准备 1.编写与长城有关的资料、图片;预习课文,初步感知 2.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激情导入 1.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板书课题) 2.沟通资料:谈谈自己对长城的认识。 3.补充资料:简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