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实训总结精选 3 篇(全文)汤蒂因大姐史迹寻踪工商界称呼妇女同志一般以“大姐”相称,汤蒂因也不例外,人们以“汤大姐”相称。汤蒂因的名声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已经流传,1943 年有一本《中国名人年鉴》,里面配照片有一整版汤蒂因的介绍,此后的几十年,凡谈到女工商业者,汤蒂因总是绕不过的弯,殊不知这位“汤大姐”曾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工商联第一至五届的常委。在城内石皮弄度过的童年汤蒂因,原名汤萼,曾用名凤宝、招弟、兆棣、碧珍,生于 1916 年1 月 31 日(农历乙卯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江苏吴县人,父亲汤根泉,起先在城内侯家路玉器公所做掮客,积了一些钱,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小型的棉布批发店。母亲席秀贞以家务为主,汤蒂因有个哥哥,一家 4 口住在城内石皮弄一幢一开门二层楼连过街楼的石库门房子里,该屋是她父亲出资顶下的,她家过着普通市民的生活。石皮弄是条南北向不长的小路,位于城内中部偏西,北至北石皮街,南至现在的复兴东路,当年叫肇嘉路。石皮弄上有久兴里、同安坊、德兰宝坊等里弄。汤蒂因家住德兰宝坊 16 号,她的童年在石皮弄度过,以现在的方位认定,大致在复兴东路、河南南路太阳都市花园这一带。1925 年,到了上学年龄的汤蒂因,进入城内有点名气的万竹小学读书。万竹小学是她成名以后常常提到的学校。上海滩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各种诱惑扑面而来,踌躇满志的父亲见异思迁,离开了家庭,母亲心里非常难受,为了供养兄妹俩,母亲不得不把过街楼及二层楼房间和亭子间都分租出去,上午还将客堂间租给姓张的中医做门诊所,做起了二房东,收点房租。这样一来,母亲只能住客堂背后,汤蒂因和哥哥挤在阁楼上。当然,光靠房租收入是不够的。母亲不时帮人家做点针线活补贴家用。汤蒂因小学毕业后,因为家庭因素,不能继续上学,于是准备找工作。某天,上海《新闻报》刊出了一条招聘广告,福州路“益新教育用品社”欲招收 5 名女店员,文化程度要求初中毕业。汤蒂因心想,自己小学程度能否一试,她写了一封信,信中恳切希望能给她一个面试的机会。回信很快来了,同意她去应考。结果她被录用了,那是 1930 年,她刚满 14 岁。从石皮弄到福州路“益新”进入“益新”的汤蒂因被分配在金笔柜台,这一分配,竟然让她从此与金笔结下了不解之缘。益新教育用品社位于福州路,福州路以前叫四公路,四公路是东西向的公路,“益新”近山西路(今山西南路),门面在公路的南面,按 1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