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 年)(征求意见稿) “十一五”期间是我校实现向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关键时期,“十五”以来,国际、国内以及广东的高等教育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学校经过“十五”期间的跨越式发展,各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同时也存在面对新形势的种种不适应。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按照现代办学理念,科学制订“十一五”计划,抢抓机遇,积极推动学校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一、“十一五”面临的形势与“十五”形成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一)“十一五”期间学校面临的发展形势与挑战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速。随着经济为主导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日趋开放,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在人才的培养、知识的创新、管理等方面既面临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也面临巨大的竞争与挑战。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提高。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高校经过连年扩招,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空前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局面已经形成。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的问题日益突出,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广东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提出。广东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到 2010 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 28%,到 2020 年全省基本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建立健全以学校法人和学校章程为基础的现代学校制度,对我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办学体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师范教育转型的推进。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一些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体系,一些师范大学也积极向综合性大学转型,传统封闭定向的师范教育体系日益向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转变,师范大学面临更加广泛的挑战。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如何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社会对创新的强烈需求,必须作出改革和应对。高等教育发展态势对学校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深刻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办学的现代化。(二)“十五”形成的学校可持续发展基础与存在问题办学空间拓展、规模扩大,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