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布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朵洛荷”开发分析报告一、项目简介(一)项目区概况布拖县位于四川凉山自治州东南部,幅员面积 1685 平方公里,总人口 13.8万,其中彝族人口 13 万,占 94%,是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布拖民风古朴纯厚,彝族人民热情好客,每年七月,县上都要举办以彝族选美、斗牛、斗羊、赛马等为主要内容的彝族火把节,身四六七零零四零二二号码论文写作着节目盛装的彝族人民,在火里欢呼、在火里跳跃、在火里歌舞,展示古朴的彝族风情和传统彝族文化,这里的火把节因古朴、原始而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被人们称作火把之乡。 在火把节中,“朵洛荷”表演则是最重要的一个表演环节。(二)“朵洛荷”简介 “朵洛荷”是彝族民间的一种舞蹈,意为火把节之舞。彝语“朵”即火,引申为火把,“洛”为唱。彝族“朵洛荷”舞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即火把节)活动中的主要项目。火把节唱的歌统称为“朵洛荷”。“朵洛荷”彝语又称“东洪”,是一种彝族民间曲牌,泛指边四六七零零四零二二号码论文写作唱边舞的活动。作为彝族古老的歌谣,“朵洛荷”共有十几种唱腔,主要反映彝族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歌词内容包括了世间万事万物的起源、彝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神话故事、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地域风貌、自然资源、生产生活等。作为布拖县重点打造的“非遗”旅游项目,“朵洛荷”在县内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县上有专业的表演团体,各个中心乡镇也成立了半专业的演出队。在村、社群众放牧、耕种的过程中,也会边生产,边唱“朵洛荷”。布拖朵洛荷歌手吉力么子扎在 2009 年 6 月在参加“中国·成都首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她唱的原生态朵洛荷就以四六七零零四零二二号码论文写作古朴自然的天籁之声倾倒了世界各国的专家,夺得了“非遗节”最高奖——“太阳鸟金奖”,提高了“朵洛荷”的知名度,加深了社会各界对“朵洛荷”的认识和了解。目前,布拖县正在积极推广“朵洛荷”,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政策,开展营销。据布拖县旅游局和文化局发布的消息,2010 年到布拖县观看“朵洛荷”表演的观众近 20 万人,实现旅游收入超过 1000 万元。与此同时,“朵洛荷”还积极的“走出去”。2010 年,“朵洛荷”共在成都、重庆、北京等地表演 30 余场,获得收入 300 万元。在肯定“朵洛荷”市场开发取得的成绩的同时,由于各种瓶颈制约,“朵洛荷”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丰富的“朵洛荷”旅游资源并没有很好变成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