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3 篇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3 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编写的学习《指南》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1 在假期学习中,我发现《指南》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讨论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养、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几个方面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进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们老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 看了语言领域的第一点听与说的教育建议,我自认为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如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我常常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我也注意培育他们的倾听习惯。以前发现有孩子不够认真,我总是即时提醒,现在我说话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们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了他们的倾听习惯。同时,在和孩子们进行沟通时,我总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总是能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特别是讲故事时,注意语音、语调,配上表情,尽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现得清楚,让孩子一下就能理解。这样操作,我希望能给孩子们做个榜样,让他们也能爱说、会说。 但是,我却发现,孩子们不怎么说话,或者说,说得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多。每天上课的时候,发言的总是那几个,难得有匹黑马冒出来,让我欣喜一下。这让我很是郁闷。但认真想来,问题总还是出在我的身上,于是,慢慢寻找,慢慢发现,再慢慢改变。能力强的孩子总是很能说,也表现很积极。那些知道却不同意说的,我实行激励措施,让他们从懒洋洋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共享。能力较差的孩子尽量提问些简单的问题,或把提问放在能力强的孩子的后面,让他们如小鹦鹉般跟着其他孩子学说。 在语言活动时,有时候让孩子们看着图说一句话,请一个孩子说了后,我不断要求其他的孩子,能不能说得更完整?能不能说得更好听?这样也刺激大家一起动脑筋,说得更好。这一点我发现很有用,在今后我也会一直用到。 当然,在孩子们大胆说话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