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方式 幼儿阶段是人成长进展中的重要阶段,幼儿老师承担着促进幼儿健康进展的重任。但对标核心素养,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学生的素养还不够,在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和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老师必须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深化探究转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育方式,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2024 年 9 月,教育部的“中国学生进展核心素养”讨论成果结构图显示,中国学生进展核心素养以培育“全面进展的人”为核心,由文化基础、社会参加和自主进展三方面组成,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一、落实立德树人,创新班会课形式 班会课是德育的重要阵地,观看升旗仪式、进行角色扮演和演讲是班会课的重要环节。在爱国主题班会课上,老师首先播放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的升旗镜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明白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老师还可通过播放国庆阅兵庆祝活动、抗美援朝战争等影视作品和抗疫逆行者的故事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不同的班会主题角色扮演,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比如让爱迟到、上课爱说话的学生分别扮演老师、学生,演绎小品《课堂》,让学生懂得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开展每月一讲的学生演讲活动,让学生自觉讲述战斗英雄、抗疫英雄、航天英雄的故事,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整合教学资源,打造综合课程 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要创新教学思想观念,以学生全面进展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升为目的,充分了解学前教育的重点,优化教学课程,不断增加学科间的横向、纵向联系,设置综合课程。首先,与信息化教学接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与时俱进,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学前教育思维解决问题,尊重学前教育文化的多样性,培育学生积极乐观的价值观念。其次,培育多种技能。学校开设了声乐、舞蹈、美术等课程教学,使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多项技能的同时,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最后,让学生熟悉幼儿园的实操模式,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来进行活动内容的设计,打破学科限制。如由两位或多位老师整合学科之间的有效关联,共同打造综合性课程,达到优化教材、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以下是一些综合课程的尝试每一次教学活动都旨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契机,老师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