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教案容忍与自由教案 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 一、 认识本文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的现实意义,理解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是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批判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不正确态度。 二、 认知文中的主要事实论据,并说明其证明的分论点。 三、 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体会从自身经验出发,以典型实例为依据的深化浅出、明白清楚的说理风格。 重点、难点: 认知文中的主要事实论据,并说明其证明的分论点。 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应用:图片、等 讨论法 幻灯片 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 《容忍与自由》 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议文章 本文中心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第一部分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第二部分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第三部分 提出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的结论。 第四部分 戒律自己 作业: 1.思考题:你怎样看待容忍与自由之间的关系? 2.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教 案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社会上,人与人的喜好,性格,信仰,生活条件及习惯各不相同。我们不能以我们自己主观的想法强加于人。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能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只有学会容忍别人,接受别人,才能很好的与人相处。学会接受别人,才能像别人接受你一样。今日,我们一起学习胡适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容忍与自由》 二、讲授新课 1.简介 胡适(1891 一 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为白话文和五四文化的提倡者。1910 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 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文章《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 年发表《多讨论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 年离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报》。l923 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 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32 年与蒋廷〔fu2〕、丁文江创办《独立评论》。1938 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