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检伤分类标准1.编制目的在突发事故现场出现群体性伤害,合理利用现场有限的人力物力,对大量伤病员进行快速有效的检伤、置,按照伤情的轻重缓急,依先后顺序给予医疗急救和转运送院,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率,残程度,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分类、处尽可能地减轻伤2.适用范围适用于市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现场群体性伤害紧急医学应急救援,本标准规定了检伤分类的执质、检伤分类区域划定方法及标准、伤情分级标准、伤情评估方法、检伤分类卡制作标准及使用方卡的流转方法等。行者资法、检伤分类3.检伤分类区执行者资质3.1检伤分类的执行者应当由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医生担任。3.2检伤分类的执行者除了要具备快速熟练评估分类的能力,还需要了解灾害的起因和重大程度。4.检伤分类区域划定方法及标准医疗救援队到达事故现场后,遵照“三靠一避”的原则(靠近水源、公路、现场,避开危险品),选定合适位置设立移动医院(MobileHospital,MH),确认安全后立即展开医疗救援工作。4.1选择靠近事故现场,空旷和安全的场所;4.2远离危险源和污染源的上风向安全场所;4.3需要良好的照明条件;4.4便于检视所有伤病员;4.5有便于陆地和空中疏散的通道。5.伤情分级标准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事故现场的检伤分类分为四个等级(轻伤、中度伤、重伤与死亡),统一使用绿、黄、红、黑四种颜色的标签,分别表示不同的伤病情及获救的轻重缓急的先后程序。5.1重伤--I类:用红色标识表示重伤但应可以救活的伤员,也称“第一优先”。伤病情十分严重,随时可致生命危险,为急需进行抢救者。如气道阻塞,中毒窒息,活动性大出血,严重多发性创伤,大面积烧烫伤,重度休克等。5.2中度伤--Ⅱ类:用黄色标识表示中度伤情,也称“第二优先”。伤病情严重,应尽早得到抢救。如各种创伤,复杂、多处的骨折,急性中毒,中度烧烫伤,疾病已陷入昏迷,轻、中度休克等。5.3轻伤--Ⅲ类:用绿色标识表示轻伤患者,也称“第三优先”。伤病人神志清醒,身体受到外伤但不严重,疾病发作已有所缓解等。可容稍后处理,等待转送。5.4死亡--IV类:用黑色标识确认已经死亡,或在现场条件下伤势太重,不具备治疗条件,即将死亡的伤员。6.伤情评估方法完善的检伤分类需要三个阶段:现场分类(初次评估)、医疗分类(再次评估)、伤员后送。6.1现场分类(初次检伤)初次检伤,在现场进行,现场是安全的。现场检伤分类可以使救援、治疗和转运工作及时、有效的进行,并能优化医疗资源和后勤支援人员的配置。6.1.1现场分类人员由当地受训过的救援人员、医疗人员或第一批进入现场的救援人员开展,可以在现场或现场附近的检伤分类区进行。6.1.2采用ABCD模糊定性法。对每名伤员的分类时间为5-10秒。在整个检伤分类过程中,只进行手法开放气道和直接按压止血两项处理,而不进行更高级的抢救措施,如辅助通气、心肺复苏等。6.1.3ABCD代表着创伤的各种危重症情况,其含义分别为:A.Asphyxia——窒息与呼吸困难@全科医生张不弃伤员受伤后,出现窒息,表现为明显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呼吸十分急促或缓慢,伴有紫绀、呼吸三凹征、气胸或连枷胸等体征。B.Bleeding——出血与失血性休克伤员受伤后活动性大出血,短时间内出现休克的早期表现,应判断为重伤。休克的快速检查方法为一看(神志、面色)、二摸(脉搏、肢端)、三测(毛细血管充盈度、但暂时不用急于测量血压)、四量(估计出血量)。C.Coma——昏迷与颅脑外伤伤员受伤后很快陷入昏迷状态,并伴有双侧瞳孔改变和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即使头部没有外伤迹象,也暂时无法做头颅CT证实,仍可初步诊断为颅脑损伤,当属重伤员。D.Dying——止在发生的突然死亡重度的创伤会导致伤员当场呼吸心搏骤停,如果伤员心脏停搏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心肺复苏仍有抢救成功的可能,可归为重伤范围。但是,若为群体性伤害或事发超过10分钟,或者伤员头颈胸腹任一部位的粉碎性破裂甚至断离即可放弃救治。6.1.4ABCD法的定性分类:(1)重伤:出现ABCD中一项以上明显异常,以红色表示;(2)轻伤:ABCD四项全部正常,以绿色表示;(3)中度伤:ABC三项(D项除外)中只有一项异常但不明显者,以黄色表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