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德育工作总结(有用 11 篇)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育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育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育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老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讨论。而在实验当中,老师应要求学生根据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如在三年级的《奇妙的水》一课教学时,学生都知道水的一些相关特性,但是认识上还是相对来说比较表面。为了让学生认识水具有表面张力,我又准备了两组实验,以及一个体验游戏,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育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育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老师有意识地培育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讨论活动进行到底。假如此时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课上学生观察种子,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下课前师生设计一个讨论计划,并按计划进行讨论活动。我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舞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分阶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育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育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育良好习惯。 科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科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育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育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平常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